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與青春開了同學會—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的女孩』




我和我老婆很喜歡這部片。看完很想跟九把刀說,謝謝你拍了它。
劇中有很多讓人有感觸的段落。我很喜歡的其實是平溪的那一段,倒沒有太多人討論。這一段畢業後兩人久違的出遊,拍的很細膩。拍出了當時還有點冷清的平溪,拍出了當時大學生常穿的的長大衣與毛帽毛手套,也拍出了第一次約會的忐忑。
兩個人走在鐵道上,情緒是微妙的。一方面脫離了高中,難得單獨出遊,也可以談戀愛了﹝『我們這樣算是約會嗎?』﹞。另一方面分隔兩地的男女主角,各自有了新的生活圈,有些改變也有些成熟了。兩人的心情既雀躍又有些陌生。
沈佳宜知道柯騰喜歡她,但不確定柯騰是不是真的、有動過腦想過的喜歡;還是只是因為喜歡而喜歡。
柯騰知道自己超級喜歡沈佳宜,也喜歡腦中只有沈佳宜一人的感覺。但當她真的在身邊,直接的要求柯騰一個更深層的答案的時候,反而無法處理『喜歡』背後代表的責任。
終究,柯騰沒有問那個問題,因為他習慣熱血的練習解題,卻不知道題目被解開後,還剩下什麼。沈佳宜沒有告訴他答案,因為答案其實就只是柯騰需要成熟到有問那個問題的勇氣。
就是因為這樣的真實,所以這部電影感人。若是好萊塢的片子,這一段可能會有一些很做作矯情的浪漫橋段吧 (跟『新飛越比佛利90210』比較)?但其實,那個年代,那樣的兩個大學生,就只會是在一個破落的鄉村的鐵道上散步、吃冰棒、看著對方的臉發呆、聽見自己澎湃的心跳而已。
一部深刻的電影一定很個人 (personal),或者是九把刀說的『自私』。這部電影更是personal中的personal。雖然我很希望這部片是結束在沈佳宜的婚禮上——打擊練習場的部份有些畫蛇添足。但我可以理解九把刀想把電影拉回『青春』的主題,而不是任它成為一部『愛情』片。
謝謝你帶我回到那個蟬鳴震耳欲聾、汗水用之不盡、全心全意喜歡與失戀痛徹心斐的,那個很長的夏天。

我的魔球 I Need My Moneyballs



我很喜歡魔球 (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 這本書,因此得知本書改編的電影上映,當然是馬上興沖沖去看。書及電影皆引人入勝,值得一看。兩者各有長處,卻相得映彰,再次映證美國豐沛的出版能量是好萊塢電影的一大動力。
魔球描述了奧克蘭運動家隊 (Oakland Athletics)的執行經理(General Manager) Billy Beane,如何在預算差人一截的劣勢下,利用創新方法,找到擊敗洋基、紅襪等預算充裕的”邪惡帝國”的方法。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有雷] 伍迪艾倫新電影『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中的文人雅士們

警告:以下有雷。除少數人之外,絕大多數觀眾應寧願看完電影再看這篇。請自行斟酌。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這部伍迪艾倫的新片,它的好我就不贅述了。所有曾被巴黎奪目之美震撼的人都該看看,溫習一下巴黎的萬種風情。不過看過這部片的人應該都會像我一樣,後悔自己的藝術素養不足,無法捕捉許多電影裡的細節。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30歲男人的心情

一晃眼居然一年沒有新文章了。

我曾說幸福為創作之敵,可見這一年我敵人很多,過得不錯。從上篇文章至今,我的生活也有不少變化,包括開始上班、遷居、置產、購車等。有幾個想寫的主題縈繞於心,但始終僅止於腦中構思,沒時間靜下心來寫。

標題是『30歲的心情』,實際上已經超過兩歲啦。小時候,總覺得十幾歲是青少年,二十幾歲是年輕人,三十歲就是大人。似乎30歲就是穩重、深思熟慮、常常把手背在身後緩緩邊踱步邊思考事情的中年人。一直到大學畢業前,對我來說,30歲前的人還是『我們』,30歲後的則是『他們』或是『我們要對抗的』那群人。

直到我第30次吹熄生日蠟燭時,才驚恐的想到:『喂喂喂,我怎麼還是那麼幼稚啊。』

不是已經是大人了嗎?怎麼還是愛吃麥克雞塊、還是不會搶帳單、被專櫃小姐推銷還是會緊張、還在看一樣的漫畫 (就某方面來說,這是漫畫家的責任)、聽音樂還是周杰倫、上網還是PTT。

本來以為30歲會有劇烈的變化。像好萊塢電影中的女主角大變身,走進更衣室時還是個呆瓜樣,走出來時已經徹底的改頭換面;或是像青春期的身高抽長,一眠大一吋,半夜還會被抽筋痛醒。

沒想到,30歲甚麼都沒發生。我還是我。既沒有吃得比較多,見識也沒比較廣,也沒有比較聰明。大學已經畢業了許久,但好像又還沒有。

雖然好像還沒有成為『他們』或是『我們要對抗的人』,但不再是『我們』的證據卻很充足:看年輕人越來越不順眼,對東西越來越挑。看看電視時忍不住罵:『這甚麼偶像,水準怎麼那麼差!』但碎碎唸完之後,又會想打自己三巴掌,說:『不要再唸了!你這個歐基桑!』真的是很有認同危機年紀。

以前最討厭大人說:『這個水準好差,比不上當年的XXX。』更討厭大人為了裝年輕,勉強自己講年輕人的話題,用年輕人的口語,接觸年輕人的文化。

現在忽然驚覺自己也在強忍著嘔吐感,讀『神火之賊,海神波西傑克森』,心裡還狂腹誹這種垃圾比不上金庸或是倪匡。原來我也忍不住愛裝年輕啊。

所以,顯然我也不再是『我們』了。可是我也還沒成為『那些人』。那我到底是誰?30歲的我就是處在這樣的徬徨之中。30歲以前的焦慮是『這世界不可能是這樣,我不同意!』30歲變成:『OK,世界是這樣我懂了,那然後呢?』認知到世界並不理想,其代價就是得孤單的自尋出路。

雖然帶著許多徬徨、無奈、遺憾,但30歲還是一個很好的年紀。至少對男生來說。承受許多期許、沒有任何藉口。就好像『魔戒三--王者歸來』中,主角們要去黑門自殺攻擊時,金霹笑笑地說:『Certainty of death.  Small chance of success.  What are we waiting for?』有時目標明確,沒有退路,是選擇太多的年輕人無法理解的幸福。

親人老了,懂得珍惜。同學散了,懂得召集。生命的每一分一秒都由自己形塑,很麻煩可是也自由。反正也沒得選擇,那就開心的接受吧。

這些無病呻吟可能表示我在溫室裡待得太久了----王永慶絕不會到30歲才有這些體悟。但話說回來,上一句話又很像是『大人』批評『年輕人』的陳腔濫調,其實只是在宣洩自己的不甘心與放不下。真的要王永慶跟我交換,重新活一遍30歲,他恐怕也懶。每個年紀有每個年紀的好滋味,我的功課是睜大眼睛,仔細體驗。

所以,祝我30歲生日快樂。也 (提前或是遲來的) 祝各位30歲生日快樂。



汽車--中年危機的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