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車庫創業(Garage Startup)任務No. 1 ---- 弄到一間車庫


很瀟灑的辭職,更瀟灑的說要去創業之後,馬上就出現第一個問題 ---- 我沒有車庫。

大家都知道,最有名的創業模式叫車庫創業(Garage Startup)。HP、Apple、Amazon、Google、Microsoft、Disney等公司都是從車庫開始的。戶外體育用品巨擘Patagonia當初也是在倉庫裡誕生,靠著創辦人磨著一根一根攀岩釘起家的。Google創辦人Sergey Bin後來還娶了房東的妹妹。

我既然有志創業,當然得先有個車庫。但台北市寸土寸金,我哪裡來的車庫?我如果有車庫,現在還需要創業嗎?沒有了車庫,我豈不是輸在起跑點上?

幸好我發現矽谷還有另一批人,不是在車庫而是在宿舍創業。例如Fedex、Dell、facebook、Google、Microsoft等。Google與Microsoft重複列是因為他們都是由宿舍開始,再移到外面的車庫。

可是我也不可能去住宿舍啊。我這把年紀沒辦法每天爬樓梯睡上鋪的。更別說不乾淨的室友、骯髒的共用廁所、狹窄的衣櫃跟會掉衣服的曬衣場(我那條掛在男一的Levis牛仔褲到底是誰偷的?)....

仔細想想,當然車庫或宿舍本身不是重點。車庫有助創業,是因為它是便宜的辦公室。特別是美國郊區(如矽谷)的車庫,是一個寬敞,可靈活運用的空間。再加上郊區盛行的DIY文化,創造了一個自己動手打造東西的環境。

我在加州,週末最常看到的景象便是許多人在車庫前面裁木頭、修腳踏車或是敲敲打打。這種環境造就了HP的創始人Bill Hewlett與Dave Packard,以及Apple的創始人Steve Wozniak與Steve Jobs這類人。他們身上流著DIY的血液,所以採取硬底子的技術創業,他們的第一個產品都是紮紮實實的手工藝品。

宿舍的優勢不同。宿舍的空間較小,所以不適合打造電腦或是攀岩釘。但它提供快速的網路、各式各樣有才華的學生,以及一個勇於嘗鮮的市場(學生)。這種環境特別適合網路創業。在Facebook的傳記電影『The Social Network』中,可以清楚看到Mark Zuckerberg不斷的在宿舍、校園與社團中穿梭,一步步的將facebook以及facebook的核心團隊建立起來。

台灣的網路創業也有類似現象。不論是PTT、巴哈姆特或是無名小站,幾乎都是從宿舍開始,轉移到大學的計算機中心,最後再商業化。我們可以說宿舍與計中是台灣網路界最早、也是迄今最成功的育成中心。

分析完畢之後,我釋懷了。既然我不是工程師,手無縛雞之力;也不是軟體人,寫不出一條程式碼,那車庫或宿舍大概對我沒用。身為一個知識分子/文青/部落客,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啟發文思的環境。

咖啡廳。

我需要一個好的咖啡廳。一個冷氣充足、窗戶明亮、桌子旁有插頭、顧客多但不能每桌都有、客人年紀輕但不能太輕(敬婉拒帶著四份報紙的退休阿嬤與假裝討論功課實為眉來眼去的血氣方剛高中生)、有連鎖咖啡店的裝潢成本但帶有三分當地特色、坐落於信義計畫區以外(在信義計畫區看起來太矯情,而且穿拖鞋會自慚形穢)但讀書到一半去上廁所時電腦不會被偷走的社區的,這樣的一家咖啡廳。

節儉的我妹說:『幹嘛去咖啡廳?咖啡廳很貴耶。家裡有冷氣有電源有吃有喝,在家弄不是很好?』

雖然我妹是對的,但在這裡我謹推薦朱天心的『古都』一書中的『威尼斯之死』一文。

在文中,朱天心正在寫小說。有一天她發現她筆下主角的行為,會隨著朱天心自己身處的咖啡廳不同而改變。比如說,當朱天心轉移到一家播放60年代貓王老歌的咖啡廳寫作後,她筆下的主角突然『擁有了柏克萊的學位 . . . 他和他的女伴老像呼了麻似的不擇地皆可出的交歡,幻想自己是彼時的『花的兒女』,他甚至因為對現實理想為何老是斷裂的鬱鬱不解,而搬出卡爾巴柏、馬庫色以及另幾名我並不熟悉也不太喜歡的學者....』。

所以啦,如果我一直在家弄創業,說不定就會弄出一個『自己燒菜餵食宅男機』這種恐怖的點子呢....